2023年10月21-22日,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和长江大学承办,地质教育研究分会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具体组织策划的“第四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长江大学隆重召开。
中国地质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朱立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吴英策,长江大学校长刘勇胜,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刘大锰等领导出席活动。
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朱立新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是中国地质学会品牌活动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评比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促进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潜心教学,教书育人。比赛强调教学名师传帮带的积极意义,设置教学名师示范课堂、获奖青年教师代表观摩课、教学名师点评等环节,极大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从首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开始,中国地质学会就一直关注赛事并大力支持,将其列为中国地质学会打造的品牌活动之一。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比赛不断创新发展,入选了“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排行榜”,成为地质高校中备受瞩目的教师教学竞赛活动,青年教师在比赛中得到了锤炼和提高,走向了更广阔的事业舞台,为地质教育人才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届比赛共有来自全国69所高校的176名青年教师通过初赛选拔,进入决赛。决赛现场共分为7个组别,选手按照规定进入相应比赛地点参加比赛,正式比赛前,教学名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龚一鸣教授、中山大学杨志军教授作了教学示范课,往届获奖的优秀教师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由雪莲、西南石油大学廖纪佳作了教学观摩课,青年教师受益匪浅。比赛中,参赛选手充分涉及了课程中的经典和前沿理论,体现了课程的专业性和全面性,向评委专家分享了一堂堂精彩的地质专业课。经过激烈角逐,本届赛事最终评选出21个特等奖、56个一等奖和70个二等奖。总体来看,教师教学态度端正,仪态端庄,教学内容熟练,技法娴熟,大赛充分体现了我国地质高等教育一线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比赛同期还举办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地质类高校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大会口头报告23项,涉及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背景下,地质类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关键策略探索等多个方面。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大锰副校长向大会提交了题为《深化改革 推动发展 为地质人才培养高质量服务》的秘书处工作报告。中国地质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刘大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李建威、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曾英、长江大学副校长杜国峰、长安大学副校长范文、河北地质大学副校长赵永强、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夏菲、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副校长齐武福等领导,以及约50家单位8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学术年会。
学术报告后,参会代表还参观了长江大学现代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中国南北方地层剖面长廊、地球物理测井模拟实验室、能源学部实验中心等。
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大锰副校长在闭幕式讲话中指出,本届比赛是对高校地质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通过各地质院校的共同努力,我们欣喜的看到高等地质教育领域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卓有成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参赛选手们相互交流切磋,找差距、挖潜力,做到了“赛中比,比中学”,表现出当代地质类青年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青春气质。今后一个时期,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将继续引导青年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担当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高等地质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为人才培养提供术业精湛、德才兼备的灵魂工程师,为推动地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最后,刘大锰秘书长宣布了下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定于 2025 年在中山大学举办。
中国自然资源报等主流新闻媒体都对活动做了相关报道,活动中的主题报告、示范课、特等奖视频等均已上传比赛官方网站,年会优秀论文在《中国地质教育》学术期刊刊发。